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探讨
身体力行 和唱创新之赞美诗歌
发表时间:2015-04-02 阅读次数:2432次

身体力行

和唱创新之赞美诗歌

认真观察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透视表象,追逐本质,盯牢主要矛盾,不急不怠,一步步理清认知,激发思绪;充分酝酿,妥善规划,适当运用测试手段,加深理解;广泛讨教,力争各方面的同情支持,集思广益,众志成城;拿定主张,恭谨行事,卧薪尝胆,百折不挠;直至时机成熟,提出可行的创意,揿准关键的按钮,打开成串的金锁,洒遍灿烂的阳光,进入实施的阶段。在跨越千山万水的历程中,更要密切注意变动的趋向,适时开路架桥,保证稳妥行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直到功成圆满,实现创新的预期。从而趋利避害,大获全胜,普惠众人,真正做到完美收官,皆大欢喜。优哉游哉!幸哉乐哉!

如此这般地描述有关创新活动的一些思维模式和操作步骤,似乎有点儿近乎概念化、理想化的说教。尽管头头是道,其实不着边际,致令听者捉摸不定,一时半会儿听不大见。对此,不妨先行允许我开列几宗小小的实际案例,摊开具体的探索过程,显现前因后果的来龙去脉,在确认尝试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核它们对社会生活是否有益无害,甚至真能微增正能量;而后再议褒贬,定夺取舍。当然,由于自己才疏计拙,眼光短浅,心有余而力不足,故而列出的都是一些边缘琐事,无足轻重,极其有限,不登大雅之堂。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并不怎么起眼的一般创新过程之中也可以看出当事人的一片苦心。谨借此恭请创造学会的师长和学兄们不辞打扰,拨冗关顾,不吝多多责难点拨,督促进益,谢谢!

(一)

首先介绍一个算是比较完满的段小故事,是最近才进入尾声的。

事情的经过如下:在本世纪开初,我不幸生了一场大病,接受手术并多次化疗,终于妙手回春,侥幸治愈。但经过病魔折腾过后,体制极度虚弱,亟需将养调理。经各方推介,从此不断服用中药,至今已坚持十年有余。说来令人惊讶,中医竟然如此灵光。在其扶持之下,自己的健康状况奇迹般地一年胜似一年,自我感觉良好,一切大有起色,岂非喜出望外!从此,我自然而然地对中医及就诊的上海市中医医院结下了不解之缘,内心深处,一直怀有感激之情。

约莫在五年之前的某一天,医院派人向所有病家广泛征求意见,接在进一步提高质量。我不记名地写下“候药时间偏长”六个字以资应对,并不指望产生什么作用。可是,大出所料,院方对类似的普遍反映却表现出极度的关切,继而,在不到一年之后,全面开启新的配药方式,让患者的候药时间从原先的将近两小时,一下子压缩到不足一小时,甚至只消半小时,无怪乎获得大家的交口赞许。

说穿了,医院的新措置,不过是决心认从药房摈弃总是按医生开出的方单现秤、现核、现包的传统方式,避开匆忙被动;而是让药房采购由药材供应厂商实现按照各种中药常规配用的最小剂量、且用塑料袋密封的医药,再则,每其小袋装在一个标准药袋之中,各个大大小小的药袋都标明必要的药名、分量、厂家、保质期等等。而同时,医生通常也按每次七贴的基数开列处方,这样一来,药房接单之后,只要按需收集若干预先备好的药袋,凑齐后,就传送到窗口发放,从而省却了许许多多临时必做的繁琐事项,操作起来,简捷利索,又快又好,医患双方,全都获益匪浅。

人们常说:“好事多磨。”但却没有想到,这一民间谚语,竟会在中医医院的新式配药方法之中迅速地应验了。矛盾的源头,不在医院,而在担当配角的药材提供者(厂商)方面。具体问题是:药厂包装的药袋之中,并非都是准确的七小袋,常常有的多出,有的少给。但大家依然当真地认为其中装的袋袋都是七小袋,直至流转到最终的弱势群体——病家手中,在拆袋待煎时,方才暴露无遗。依我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一次二十多味中药的药袋之中,存在数量差误的比例总保持在十分之一上下,可怜一般医药知识十分频发的病者,突然面对药多药少的困惑时,不知道服用后会产生什么不测的后果,除了甘冒风险,照吃不误,“听天由命”的愚昧选择之外,只有携带种种证明,不辞辛劳,往返奔波于医院配药窗口,恳请查察实情,协商“多退少补”,我自己多次遭遇这种窘境,所幸总能遇见赋予同情的接待者,逃过一次次的难关。但类似方式,虽然也能解救一时之急,而肇事者却能躲在背后,一点也不担当任何责任,货照发,钱照赚,逍遥于道德底线之外,终究不能算作妥帖的长久之计吧!?

人们也常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听任医患双方都深受药袋中数量差误之害,怨天尤人,唉声叹气,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只有放下包袱,积极面对,发动群众,想方设法,或可望解脱困境。这时,我与大家一道被漩涡卷进。我既是受害者,但同时又是受过《创造学》讲座熏陶者中的一员,比平常人多听过一些有关“创新”的道道,正巧碰上这一关键时刻,无需召唤,理该当仁不让,义不容辞,立即抢挑重担,横刀立马,奔赴前线,直扑顽敌,真刀真枪地与贼寇大干五百余合,不获全胜,就与楚霸王一样,“没有面目再见江东父老”了!于是,我直面难题,开动机器,苦思冥想,努力搜集各种可能有助于解开死结的设想。开头,曾考虑到塑料薄膜做成的药袋的包装是透明的,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有利于清点,但实际上,每只药袋中的七个小袋常常相互堆叠在一起,要从外面清点小袋数量并不容易,只好放弃,另谋出路。这样,退而求其次,考虑将药袋逐件拆开,点数后重新封口,如此,等于部分地回到传统的现秤现包的老路上去,劳民伤财,拖延时间,也不可取……几下碰壁之后,我设法加深研讨的层次,考察利用装有不同数量重要的药袋可能显露的异样征兆,凭借物理特性,区分正品和次品,具体的实施方案,就是在药厂包装的流水线末端,或在医院药房的收货关口,增设一道逐袋“过磅”的复核工序步骤,届时剔除其中重量误差接近平均值七分之一或以上的可疑对象,剩下的,便都是正品。如是,矛盾便将化解于医院药房进货归仓之前,免得再遗患于毫无预防能力的普通病家。

我在创意完成之后,即行以书面形式投递给中医医院的院长信箱。尔后,我再也没有任何一次在领回的药袋中发现数量偏差。在就医时再也没有任何一次耳闻病友们在这方面的怨苦,我以自己的直觉,考核了一两年,推测,难题确已化解,心中高悬的石头终于落地。为此,我再次投书院长信箱,表达谢意,至于在此过程之中,如何落实我的创意,院方有自己的制度设定,我无从知悉,也不须知悉。当然,也不必讳言。日以千记的从中医医院配药的患者,从此全都免除了对药剂的数量存有差误的担忧,提高了针对医院在这方面的服务质量的信赖程度。这样,每逢自己再度在中医医院进进出出,面对这些熙熙攘攘的求医者,虽然大家依归并不熟悉,对方也不知晓我的“尊姓大名”,何方人士,但我总是在想,在这人群之中,定然有人是由于我对医院郑重提过意见,而且院方迅即采纳,并取得实效的受益者,这就让我感到这项创新活动,的确能够迎合社会公众的需要,也大大丰实了自己生活的情趣。

本来,事情至此,应该全然了当了,但中医医院为了筹备建院六十周年庆典,在去年冬至节日,在该院大礼堂召开“医患携手交流会”,特邀我作为患方特约代表,端坐前台,首先发言,畅叙自己的体会,侃侃而谈。而院方领导和上级领导,则一字开排在台下前端,专于聆听和解答,后面座无虚席的大批观众,则不断拍手致意,会议历时两小时,开得热烈而协调。我自己突然直面如此礼遇,真有点儿受宠若惊,想来想去,也只好更加自勉,争取多做好事,多多创新,多多奉献。

(二)

我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接受教育时,往往会发现这些传媒中的个别文字的运用并不一定总是恰到好处的。对此,我常会发信商讨。一般情况下,往往能争取到对方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成符合理想的最终结果。

这样的具有文字较劲特色的活动,有利于促进汉字的正确运用,符合社会公众的利益,效益应该是正面的。

现在,先谈一件发生在去年的故事。

在这次文字较劲中,受烦扰的对手,是平时对我学习帮助颇大的、久负盛名的本市大报——《解放日报》。

正当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协力同心,都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一重要文件时,我们上海的这家报纸,一如既往,奋勇当先,总是安排最突出的版面,优选最显著的位置,将内容仅有24字的中央文件配色刊登,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学习上的便利,面对如此服务热忱,公众全都看在眼里,感恩心中。

但《解放日报》最常遴选刊用的手写体相关文件之中,经过仔细琢磨,我竟发现,其中少数单字的个别笔迹似乎有点不够规范,存有进一步斟酌的疑窦,它们是:

“民”字左侧的“竖提”本为一笔,被改用旧字形的“竖”和“横”,变成两笔;

“和”字左边的“禾”旁,被在下面添了一钩;

“敬”字的“草字头”为三笔,其中一横被按旧字形改为两短横,变为共四笔;

“善”字中部的两点,被双双穿透其下的一横,变成类似“草字头”的笔画结构。

实际上,在大家生活的现实环境中,通过人机交往,遇见这类带有瑕疵的随手勾画的书写笔迹,可以说,是习以为常、不足为怪的。可是,这些终究不是规范允许的,严格说来,是属于不符合“法治”精神的。于是,为了配合媒体,共同维护重要的中央文件的严肃性,我毅然鼓足勇气,冒昧于8月22日写信给《解放日报》编辑部,直陈自己的看法。

信件发出后,相关实样即被替换,再未见诸报端。

《解放日报》如斯重视普通读者的意见,充分体现了报社同仁们“上善若水”、“从善如流”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

----------------------------------

现在,再谈一件发生在这次迎接羊年的央视春晚的文字较劲动作。

在亿万人期盼的央视春晚的庆欢大会上,所有精选的节目,档档出类拔萃,让大家在享乐中深受教诲,得益匪浅。

不过,到了相声节目《我忍不了》拉开帷幕之后,我发觉,布置在演出大师身后的唯一大型“福”字,其最末的笔画结构,竟被偷天换日般地由“田”改换成了“曲”,让人见之眼花缭乱。

对于这种在当代权威辞典中也毫无踪影的“怪字”,公然推销在如此隆重的庆祝大会之上,我不以为然,直接写信致央视春晚的编导,请对陋习严肃指正。同时特地写明“专盼回音”。但谁能预料终局如何呢!接信人很忙啊。

----------------------------------------

我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并非趟趟都能保证永处正方。

几年以前,一次在阅读《咬文嚼字》月刊时,发现其中应用了“证候”一词。我自以为,应该改用“症候”,才能突出“病”的涵义。遂写信向期刊请教。编辑部的老师对读者遇到的疑难极为同情,立即回复,告知“证候”和“症候”两者通用,同时介绍前者的出处,让我明白究里。

这一次“文字较劲”,不是尽在一个词语上促使我对之进一步深切理解。其更重要的助益,在于让我在思想深处再一次知道自己学习不够,“自以为是”的陋习还很严重,有必要继续端正生活态度,以更加谦虚谨慎的态度待人接物。

(三)

在文字较劲方面的癖好,我并不仅仅实战在一时一地的个别字词之上,也曾鼓足勇气,针对甚受人们喜爱的正本著作,鲁莽地说三道四。为此,考虑再三,现在介绍一例,即在2003年,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段内,连续围绕商务印书馆初版的薄冰、赵德鑫主编的《英语语法手册(修订第四版)》的内容提过看法的经过。

我曾在中学阶段学习过将近四年的英语课程,由于刻苦用功,比较扎实。解放后,在高中及大学阶段,改学俄语。(说来惭愧,现金我连俄语字母也遗忘了。)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连同“撒红包”的二十年有余,基本上业余英语接触不多。直至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工作单位评定技术职称中强调外语务须过关,我才不得不再将英语拎起,确定为自选的应试科目。但进入考场,打开试卷,一看,发现考题是有关建筑方面的,与我的电机与电器专业相去甚远,我只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凭着尚未完全荒废的学业,竟在测试中艰难地争取到98分的高分,受到旁观者的艳羡,也增强了自信之心。在以后的参看外文科技资料,及晋升高级工程师职称等具体历程中,英语都位列自己的“强项”,再回头思察这些经历,总觉得自己认真仔细薄冰教授著作的《英语语法手册(修订本)》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篇幅精炼、层次清晰、重点明确、讲述规范、深入浅出、触类旁通、易学易记,令人爱难释卷。因而到了本世纪之初,我又买了新书《英语语法手册(修订第四版)》,除了不时自己查阅之外,也可用以为在上初中的孙子作为辅导读物。

甚是可惜,接获这本“修订第四版”的《手册》以后,稍加浏览,初感它不能充分满足期待。起码,书中,不仅过去版本中的少数疏漏依归如故,而且新添了许多明显的不够规范之处。尽管这些都是些鸡毛蒜皮的枝节疵点,但数量实在太多,也会令人目不忍睹。于是,从2003年春节前夕开始,对新书的失望纠缠不休,不断去信出书方,前后历时九个月,将误差疑点逐步摘出,共挖出852点,在53也表格和说明中开列,分次邮寄北京,请主事人过目,最终对方答应负责转交给作者参考改正,表示新版一定随即赠送,语气相当诚恳,从而暂时对这场“较劲”宣告“中场休息”。

现将所发现的差误疑点稍许摘录一些,俾便了解大体类型。

疑点在书中的位置

书内原文

拟请酌量

备注

页次

行次

37

493

198

242

576

596

40

522

301

299

300

571

5

8

倒5

5

倒7

18

6

17

4

9

3

人称人词

…be…

arried

Livs

It

anotner

everybaby

is

ware

pickpoket

each

人称代词

…he…

arrived

lives

if

another

everybody

was

were

pickpocket

Each

 

再将按差误疑点性质的分类情况所作圆图附后。

 

再把在为<手册>摘录和提交“差误疑点”的过程中历经与各方联系的过程,按时间顺序,开列于下,俾便更易理解开展活动的艰巨性。

时日

发信

收件

主要内容

说明

2003年

1月24日

挂号信呈上薄冰教授

 

回忆自己学习《手册》受益匪浅,对著作深表歉意。

预先向薄教授打招呼,拟冒昧针对“修订第四版”提些看法。

 

1月29日

 

薄教授自北外回信

说明自己年迈力衰,且《手册》已被商务印书馆“买断”。

嘱与商务印书馆工具书组周欣联系。

 

2月8日

挂号信寄至商务周欣

 

与1月24日致薄教授信件内容大体相同,主要在于礼貌地开端。

未蒙及时回复

3月23日

再挂号周欣

 

与2月8日信件内容大体相同。

 

3月27日

 

收周欣于3月26日回信

收到3月23日信件,拟将信件转送给赵景纯,同时告知赵为该书的责编,而主管英语工作的负责人为外语室主任梁音。

 

3月31日

挂号致梁音

 

说明联系原因,附上已摘录的第一部分“差误疑点”。

未蒙及时回复

4月28日

再挂号梁音

 

寄上刚摘录的第二部分“差误疑点”。

 

4月28日同时

挂号致周欣

 

告知已与梁音联系,并寄上所摘录的第一、第二部分“疑点”。

 

5月30日

 

收周欣于5月24日回信

告知4月28日给他的信转给梁音,告知梁主任的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6月1日

 

收赵景纯于5月26日来信

告知所提“疑点”将同薄教授商讨,再版时予以改正。

馈赠《综合英语经贸词典》一本。

 

6月4日

挂号致商务梁、周、赵

 

寄上所摘“疑点”第三部分。

 

8月8日

再挂号致梁、周、赵

 

寄上所摘“疑点”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

 

8月18日

再挂号致梁、周、赵

 

寄上所摘“疑点”第六部分。

说明共六部分,对《手册》之“疑点”列53页已寄齐。

 

9月12日

 

收赵景纯于9月4日来信

说明六部分“疑点”已收齐。

再次说明材料转给作者,修订时参考改正。

再次预约,该书新版一定随即赠送。

 

9月15日

挂号致薄教授

 

说明相关意见业已全部提交当事人,再次表达对老人家的烦扰深致歉意。

 

最后,还要补充追述一下,我之所以坚持“揭疑点”的活动,其出发点是看准了它将会对方方面面有所触动和推进:首先,激发创造思维,在相互探讨之中提高自己,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其次,在表达受过《手册》帮助的好感同时,烦请编、印、出书方克服缺点,提高书籍质量;再后,必然惠及将来接触新版《手册》的学弟学妹们,以及所有读者,让大家避免遭受我曾碰到过的同样困惑,提高学习效率。总而言之,利莫大焉!

虽然我不在知悉《手册》改用新版的具体动向,自己有的是耐心,等着瞧吧。

(四)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些自己过去在生产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然而,由于退休已久,所有创新举措,叙说起来,只能用“过去时”或“过去完成时”了。

由于自己当时是从事产品设计工作的,天天要绞脑汁,只要不被“按部就班”的思路牢牢束缚,遇事常常想一下:“能否加以改进?”随时都可能激发出创新的冲动,接触到创新的机遇,务实探求,事在人为。

且谈一次创新过程。那是在1990年4月份,我有机会在吴诚老师主办的“中西创造学校”接受《创造学》的教育,并行将结业时,厂里的生产却遇到了难题:装配送试的大批发电机发生了故障,具体情况是:它们在空载时相当正常;但一接上负载,马上电压陡降。测试检验的相关人员,经过一周的摸索,始终没有找到病根之所在,只好将具体情况逐级上报。鉴于我是该产品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遂被厂部召唤,电话通知,即刻回厂,参与产品故障排除的紧急任务。回到现场后,我运用“中西”刚刚学过的“检核表法”,结合电机特点,排列出具有针对性的12个主要零、部件中合计37种可能的故障所在的明细表,开始了由简及繁,逐个核对的艰巨工作。查验最后,用上自己临时创新的专用工具“感应子”(相当于带开口铁芯的变压器次级),在通电时观测绕组中的电流对外部的反应,终于揭穿了深深地隐藏在交流励磁机转子绕组接头反向的毛病,及时解救了成批的产品,保证了国内外市场的供货,也算是自己学用《创造学》的“小试牛刀”。初战告捷,便写下了一篇短文《征服发电机不发电的故障,靠的是创造学的技法》,被收录刊登在全国机械系统创造学研究推广协会主办的出版物《创造》1990年12月总第六期上。

----------------------------------------------

往日在设计工作之余,自认为,平时对产品所作的一些结构改进之类,该属本职工作,做好算数,不值得多谈。所以连“合理化建议单”的申报手续也不办理。

到1992年年初,行将退休,回忆起某些内容尚存有供日后同仁们参考应用的意义,于是写下了一篇心得《定子铁芯斜槽新结构》,投递《中小型电机》,被发表在1992 年第19卷第六期上。

 

结束语

通过创新,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通过创新,憧憬“文明”、“和谐”的社会;通过创新,培养“诚信”、“友善”的品格;通过创新,共享健康、生动的生活,是当代人的历史使命和机遇。

我通过一些创新活动的锻炼(部分如上所述)体会到,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挥聪明才智,将身边对胃口的创新机遇适当往前推动一把,就立即汇成巨大的创新热潮,既提升了自己,更造福于公众,从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可喜局面,大家都可以指望日后的阳光更加灿烂,云彩更加飘逸,河流更加清澈,山林更加苍翠,空气更加新鲜,花香更加诱人,鸟鸣更加婉转,鱼跃更加飞腾,生命不息,幸福无涯,明日定然更加美好!

让我们共同举起创新的大旗,齐声高唱发自心底的赞美诗歌!

(丁篯孙)

Copyright 2012 上海市创造学会   沪ICP备18002265号-1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